• 欢迎访问宇阳资讯

胡金铨:齐名张彻、引领徐克,若没有他,香港武侠片失去一半颜色

全部 宇阳咨询 1年前 (2024-04-11) 55375次浏览

来自  先锋谷影视娱评

文|扎姆夏

编辑|先锋谷


说起张曼玉和林青霞的经典银幕形象,就绕不开徐克的《新龙门客栈》。

大漠孤烟、黄沙漫漫,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就在这一方小小的客栈中展开……

这部中国电影史上有名的武侠片,是无数人心中的“童年经典”

2011 年,徐克推出了《新龙门客栈》的续作——《龙门飞甲》。

《龙门飞甲》作为中国大陆首部真正意义上的 3D 武侠片,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2024 年,由《新龙门客栈》改编的同名越剧一夜走红,令更多人爱上了这个快意恩仇的江湖。

可以说,龙门客栈这个 ip 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了奇迹。

然而,这个 ip 的缔造者,却另有其人……

一剑霜寒十四州

《新龙门客栈》脱胎改编自《龙门客栈》,而《龙门客栈》的导演正是中国新武侠片的开山人——胡金铨

作为中国本土特色电影类型,武侠片曾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过一段短暂的繁荣时期

但由于其中含量较高的神怪、迷信、暴力等元素,早期武侠片很快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禁播,武侠片从此逐渐走向了沉寂

而在 1965 年,邵氏电影公司官方杂志《南国电影》第 92 期刊上以“彩色武侠新攻势”刊出了“新武侠片”的宣传攻略和文学主张。

邵氏公司的这一计划再度掀起了中国武侠片创作的新一轮热潮,开启了中国电影史的“新武侠片”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名导横空出世。

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独臂刀》的导演张彻和被称为“学者型导演”的胡金铨

1966 年,胡金铨的电影《大醉侠》在香港上映,反响极佳,甚至进入了当年香港电影的年度票房榜。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往后会长期活跃在银幕上的“江湖”中的著名演员——郑佩佩

也是在这一年,刚刚闯出一片天地,却发现自己与邵氏制片理念不合的胡金铨从邵氏出走,来到了台湾。

12 月,“龙门”ip 的发源作《龙门客栈》正式开拍

“学者型导演”为了还原明朝的服饰和特征,不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还专门去故宫参考了明朝皇帝出巡的绘卷,力求能塑造出一种源于历史的厚重感。

除了还原历史服饰,胡导还别出心裁地将白鹰扮演的曹少钦设计为白发形象。

这一白发飞鱼服的厂公形象极大地突出了人物阴狠的性格,成为明朝电影中太监的经典范本

《新龙门客栈》中甄子丹的造型,正是参考致敬了这一经典造型。

在之后的导演生涯中,胡金铨又以其独特的历史厚度、古典的画面美学和强烈的家国情怀闻名世界,被《国际电影指南》与黑泽明等著名导演并列为“世界五大导演”

然而,这位世界名导的一生却十分坎坷。

身世浮沉雨打萍

1932 年,胡金铨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官宦人家。

他的祖父是晚清进士,官位一度高达从二品,他的六伯父胡海门则是国民政府高官。

出身于如此豪门大族,胡金铨从小就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长大。

当时,“现代武侠小说之父”还珠楼主横空出世,打开了中国文坛的新局面。

而胡金铨家中与还珠楼主正是世交,幼时的胡金铨在还珠楼主的引导下,深深地迷上了武侠故事中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

谁也不曾想过,那个在武侠故事中摇头晃脑的小男孩,竟然将带着中国的武侠电影走向世界。

1949 年,由于家庭变故,胡金铨只身前往香港。

由于书信不通,他很快没了金钱来源,不得不在香港街头艰难求生。

后来,他被长城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所赏识,在他的推荐下去到“中国动画之父”万氏兄弟手下工作。

万氏兄弟所作动画

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

在之后的日子里,胡金铨结识了李翰祥、宋存寿等人,与他们结为异姓兄弟,自称“七大闲”

在当时已经开始正式投身电影的义兄李翰祥的推荐下,胡金铨开始作为演员活动,颇受观众喜爱。

李翰祥

当时的胡金铨虽然已经是声名鹊起的演员,他的心中,却始终怀揣着一个导演梦

50 年代,普多夫金和艾森斯坦等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大师,他们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在国际上流传。

胡金铨在演艺工作之余,便手不释卷、求知若渴地从这些书籍中汲取知识。

与邵氏签约后,胡金铨终于得到了执导电影的机会。但邵氏负责人邵逸夫却并不看好胡金铨的电影,他数度下令使胡金铨所在剧组停运,甚至险些将《大醉侠》的胶卷付之一炬

也正是因此,胡金铨才毅然选择从邵氏离开,去往了台湾。

不许人间见白头

初到台湾的时候,胡金铨很是过了一段炙手可热的日子。

他前脚刚从邵氏出走,后脚他曾被邵逸夫喝倒彩的抗战题材电影《大地儿女》就荣获金马奖数个奖项,首次尝试的武侠题材电影《大醉侠》叫好又叫座,为他赢下美名。

扬眉吐气、意气风发,那时的胡导可以说是踌躇满志。

他开始在自己热爱的武侠电影这个行业深耕,一连拍了《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等影片。

在那个欧美 007 系列横行影坛的年代,胡金铨如工笔国画般的清丽画面为世界电影带来了独特的中国气韵。

《侠女》中竹影摇晃、雾气弥漫、雪刃如光的打斗场景成为中国武侠片中的经典场景,引来无数导演的学习与致敬。

就连拿下奥斯卡大奖的《卧虎藏龙》中,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与梁朝伟饰演的李慕白在苍翠的竹林中上演的追逐战也是脱胎于《侠女》那一场经典竹林戏。

绿影摇摇,江山浩渺,演员一袭白衣,如同自林间掠过的飞鸟。

李安谈胡金铨

中式美学中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韵,就藏在此方天地之间。

《侠女》独特的镜头美学,使得中国电影首次在戛纳这个国际舞台上获得奖项

胡金铨彻底在世界影坛上打响了名气,被称为“香港的黑泽明”

胡金铨曾在某次电影活动中与黑泽明本人偶遇闲聊,那时的黑泽明向他倾诉自己得不到人投资的苦恼。

“电影天皇”黑泽明

也许天才总是相似,很快,胡金铨也落入了同样的境地。

对于电影画面,胡金铨向来精益求精。

他在拍《侠女》时,就为了得到更好的画面,让整个剧组陪他等了整整一年,直到芦苇长出,他才愿意开机。

但,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沉下心来去寸寸体味那份缥缈背后隐含的气韵。

渐渐地,胡金铨开始被市场所遗弃。

他也曾经想向商业电影妥协,接受了后辈徐克的邀请,亲自劝说好友金庸将《笑傲江湖》的电影版权交给自己改编。

《笑傲江湖》中胡金铨所导片段

但电影拍摄到一半,胡金铨就因为和徐克在电影上的分歧离开了剧组。

他对艺术的坚持,注定了他无法融入过分斑斓的电影市场。

此后的胡金铨,一直在为筹措拍摄电影的资金而奔波,生活一度穷困潦倒

1997 年,终于得到电影投资的胡金铨回到台湾参加义兄李翰祥的追悼仪式,却因病在台湾溘然长逝……

千古江山,千古侠客

回顾胡金铨的电影作品,我们能很轻易地发觉到一股“文人气韵”。

这股气韵发自于千年前长吟江畔的“诗魂”屈原,流淌过万千岁月,在中华文人的血脉中经久不息

空灵,是胡金铨画面的最大特点。

他用天空、土地、缭绕的烟雾制造出大片画面留白,云蒸雾绕、斜枝枯树、天地茫茫,行人游走于山水之间,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

在胡导的镜头中,山水才是永恒的主角。

斯人易逝,而江山亘古,永世长存。

除却画面如诗如歌般的脱俗之美,胡金铨的电影中还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句出自胡导好友、现代武侠宗师金庸先生之口的话完美地概括了胡金铨电影中的人物特性。

金庸

胡金铨电影中的江湖,从来不是肆意浪荡的游侠世界。

韩子曾有云:“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胡金铨呈现出的侠客形象,却恰恰与此相反。

从《大醉侠》帮助朝廷捕快金燕子捉拿凶犯的“丐侠”范大悲到《迎春阁之风波》中抗击元人的女神偷们,

胡金铨的“侠”虽然从不悲天悯人,不管是大隐隐于市还是坏习难改,这些侠客与所有普通人一般,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

但当面对家国大事,他们却往往拔剑而起,一马当先

这一份情怀,也许源自胡金铨早年经历的频仍战乱和颠沛流离。

离散于家国之外,时至晚年,胡金铨依旧没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但他却始终不曾放下那份对历史的执着,在了解美国铁路建设中华工的遭遇后,胡金铨开始以这段历史为蓝本,创作了《华工血泪史》的剧本。

只可惜,胡导的意外离世让这部电影成为了电影史上永恒的遗憾……

结语

或许是生不逢时,在那个渴求叛逆与另类的年代,胡金铨的作品容易显得“太过无趣”。

但如今再回顾他的作品,我们却频频为他电影中呈现出的超人智慧而赞叹不已。

他的成就远超于时代,正如他电影中一马当先的侠客,他本人也成为了电影界“一马当先”的引领者。

“电影大侠”已然长逝,他留下的珍贵作品却如他钟情一生的山水般永垂不朽,亘古长存。


宇阳资讯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胡金铨:齐名张彻、引领徐克,若没有他,香港武侠片失去一半颜色
喜欢 (1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