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引起了广泛关注。关税是一种从价税。从价税是根据价格按比例征收。例如,征收关税 20%,假如厂家卖出 2 元钱的商品,要缴纳 0.4 元的税。特朗普说,美国征收关税的负担由被征税国家的企业承担,这不合经济学常识。事实上,关税税负最终由谁来承担,以及各方承担的比例,依赖于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的相对价格弹性。所谓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用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衡量。需求弹性反映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供给弹性反映生产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弹性越大,意味着敏感度越高。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说明这一点。
需求和供给都有弹性时,关税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负担
假如某种产品(如猪肉)的供给函数和需求曲线如图 1 所示。供给函数是 S=2p,需求函数是 D=12-2p。这里,S 代表供给量,D 代表需求量,p 代表价格。需求和供给都是有弹性的:价格上升 1 单位,需求量减少 2 单位,供给量增加 2 单位。在没有税负的情况下,需求等于供给的均衡点满足:2p=12-2p,由此可以求出均衡价格等于 3,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等于 6。在均衡点,如果价格上升 50%(从 3 元涨到 4.5 元),需求量会下降 50%(从 6 降到 3),供给量会上升 50%(从 6 增加到 9),即需求弹性是 1(取绝对值),供给弹性也是 1。
关税可以向生产者征收,也可以向消费者征收。如果向生产者征收,假定生产者需要缴纳 20%的从价税,在图 2 中,需求曲线没变,但供给曲线变了。从价税改变的是曲线的斜率,因为生产者实际得到的是 p-0.2p,供给函数变成 S=2×(P-0.2P)=1.6p,这样供给曲线变得更陡了。供求均衡时,1.6p=12-2p,均衡价格是 3.33 元,均衡产量是 5.33。这时候存在效率的损失。没有关税的时候价格是 3 元,有关税的时候价格上涨了 11%。消费者负担增加了 11%,生产者原来得到了 3 元,现在得到的 2.67,实际上也损失了 11%。
假如政府对消费者征税,规定按照产品售价的 25%征税,此时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需求曲线会发生变化,如图 3 所示。消费者除了支付商品价格之外,还要付出 25%的关税,需求曲线变为 12-2(p+0.25p)=12-2.5p,变得更平坦了。均衡价格原来为 3 元,现在变成 2.67 元,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是 3.375 元,比原来增加了 11.25%,生产者的收入减少了 11%。对应的成交量是 5.33。
在上面的例子中,在需求和供给都有弹性的情况下,无论政府是向生产者征税还是向消费者征税,税负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摊的,并且带来效率损失(表现为交易量的减少)。
现在我们来看一种特殊的情况。假如供给曲线是垂直因而无弹性的,即供给是固定的,与价格没有关系,而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如图 4 所示。如果 20%的关税向生产者征收,垂直的供给曲线并不发生变化,均衡价格也不变化,还是 3,但生产者税后收入是 2.5,所以此时生产者承担了 100%的税收。与前面例子相比,这里最大的不同是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垂直的,产量没有变化,因而没有效率损失。
如果 25%的关税是对消费方征收的,需求曲线变为 12-2(p+0.25p)=12-2.5p,如图 5 所示。新的均衡价格是 2.4,消费者实际付出 3 元,其中 0.6 元是税收,消费量没变,实际支出与没有税收时是一样的。生产者只收到了 2.4 元,0.6 的税负仍然全部由生产者承担。
再看另外一种情况,假如供给是有弹性的而需求是没弹性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刚需”。假设此时对生产者征收从价税 20%,供给曲线变为 S=1.6p,如图 6 所示。均衡价格变成 3.75,成交量是 6 个单位。消费者付出 3.75 的价格,生产者得到的价格是 3,生产者没有承担税收,此时税负 0.75 全部由消费者承担。
假设供求曲线不变,政府对消费者征收关税 25%,新的均衡价格还是 3 元,消费者按额外付出 0.75 元的税收。税负仍全部由消费者承担,如图 7 所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供给是无弹性的,需求是有弹性的,税收将全部由生产者承担;如果需求是无弹性的,供给是有弹性的,税收将全部由消费者承担。一般地,无论向哪一方征税,税负的最终分担比例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比值,那一方弹性小,那一方负担的税收就大:需求弹性相对小,则消费者担负的税负比重高;供给弹性相对小,则生产者承担的税负比重高。一般来说,关税会带来效率损失。只有在需求或供给是无弹性的时候,税收才不造成效率损失,此时无论税负全部由消费者承担还是由生产者承担,没有交易数量的变化。但只要需求和供给都有一定的弹性,就会造成生产效率损失。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是比较小的,比如粮食价格上涨 50%,人们的消费量不会减少 50%。所以对生活必需品的征税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奢侈品通常弹性比较大,生产者承担的税负较高。
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分析假定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而现实的市场总是非均衡的。在市场非均衡的情况下,分析比较复杂,但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当生产者利润丰厚时,生产者负担的关税比例会较大,消费者负担的关税比例会较小;而当生产者利润很薄时,情况相反,生产者负担的关税比例会较小,消费者负担的关税比例会较大。如果关税只对某些国家(如中国)生产的产品征收,产品生产上国别之间的可替代性就成为决定关税负担比例的重要因素。如果替代性较强,消费者负担的关税比例就较低。反之,如果替代性很小,消费者负担的关税比例就很大。事实上,美国消费者对特定国家产品的需求弹性取决于该国产品的可替代性,可替代性越低,需求弹性就越小。这样的话,对那些可替代性很低的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美国消费者就不得不负担大部分的关税,大幅度提高关税肯定会导致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