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也不奇怪,提到晒高薪,大家脑海中能想到的是不是都是 ZJ 事件,即使已经过去一年半多,但每当市场传出降薪言论时,都要被拿出来讨论,真的凭一己之力拉动了整个行业的改革。
当然不能说都是她的影响有这么大,确实是一个导火索,毕竟在当年证券业协会刚发布了《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要求证券公司健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平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人员的薪酬水平。当年,券商薪酬就已经开始下行。
而到了 2023 年,这一现象又更加凸显,根据 22 家上市券商披露的年报显示,头部券商 2023 年员工人均薪酬都出现不同程度缩水,中金公司更是出现接近 15%的跌幅,虽然亦有数家券商出现增长,但随着未来研究所、投行这些高薪部门的调整,恐怕再难现过往荣光。
要知道,2020 年中金公司人均薪酬突破百万元,2021 年继续保持百万级水准,一时之间风头无两,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到中金就是赚得多。
但随着年报的披露,中金公司也逐渐让出了头把交椅,在 2022 年就以不到 2 万元的差距被中信证券力压,到了 2023 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拉开到了 9 万元。
除此之外,其他头部券商大致也是这个趋势。
国泰君安 2023 年以 65.84 万元的人均薪酬,位列全行业第三,但同比降幅也超过 10%,申万宏源则小幅降薪不到 2%。
作为“三中一华”一员的华泰证券幅度与申万宏源相近,勉强维持住人均 60 万元的薪酬,而这还是在 2023 年华泰证券员工人数减少 141 人的基础上,要知道 2023 年中信证券员工增加了超过 1000 人,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也增加了 159 人和 594 人,申万宏源则是减员 10 人。
值得关注的是,中泰证券以 63.2 万元坐拥 2023 年券商人均薪酬第五名,更领先于前述的华泰证券,同比增幅高达 41%,也是唯一一家增幅超过 15%的券商,而其 2023 年员工人数也有 123 人的增长。
究其原因,是中泰证券在年报的应付职工薪酬项目中注明了,报告期内旗下机构应付职工薪酬余额纳入合并报表。
而在员工平均薪酬 50-60 万元这个区间内的多家券商中,光大证券以 10.02%的涨幅成为了唯一一家出现增长的券商,而其也是 2023 年员工数量减少最多的券商,员工人数下降 477 人。
再往下则略有不同,仅有海通证券、招商证券、中原证券和华安证券分别出现 1.15%、0.16%、13.65%和 6.97%的缩水,而西南证券、国联证券、方正证券、国元证券、红塔证券、信达证券和国海证券均有不同程度增幅,其中国海证券涨幅甚至达到 12.57%。
同样也是由于国海证券在 2023 年减员近 400 人所致,而相比头部公司动辄过万人的员工人数,国海证券减员的比例接近 10%。
当然从走势上来看,近三年确实有所下降,但跌幅微乎其微。
此外,华泰证券总经理的薪酬也超过了 300 万元,达到 356.69 万元。
而余下多家券商的董事长及总经理 2023 年的薪酬都在 300 万元以下,招商证券董事长薪酬在 2015 年可是直逼千万,但是现在只剩 298.9 万,而且连续五年都是下滑的趋势。
而根据 Choice 数据显示,在已披露年报的 22 家上市券商中,共有 19 家券商“董监高年度薪酬总额”出现下滑,占比超八成。
其中降幅最高的国泰君安薪酬下降超过 25%,西南证券、东方证券、国联证券、中金公司也较 2022 年降幅超 20%。
可以说,降薪确实存在,而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即使是增幅最小的光大证券,2023 年的差旅费也有 64.89%,中信建投、东方、中原、方正等券商 2023 年差旅费增长也在 70%左右。
高的就更离谱了,增幅最高的信达证券 2023 年虽然只有 2949.46 万元的差旅费,在所有券商中位列倒数第五,但是较 2022 年的增幅高达 155.98%!
同样增幅超过 100%的还有中信、国君、国联、银河和华安。
从数值上来看,2023 年的券商差旅突破亿元的数量增至 8 家,东方、银河、广发、中泰都是新晋上榜。
而头部公司中信和中金 2023 年的差旅费分别达到 6.2 亿元和 4.32 亿元,增幅也同样达到 112.73%和 87.29%。
好嘛,甭管员工薪酬降成什么样,该出差的时候可是一点也不吝啬。
或许,这就是降薪大背景下,给员工另一种形式上的薪酬补偿?
基金、券商始终是大家眼里的高薪酬行业。
但是随着监管对券商研究所、投行等这些高薪中的高薪岗位进行调整,未来恐怕薪酬依旧有下降的空间。
券商,似乎,真的过了高光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