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车维度
4 月 7 日,一则“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已成立合资公司安滴科技,首款 L4 无人驾驶量产车已进入开发实质阶段”的新闻引发行业和舆论广泛关注。两大巨头强强联合,斥资 4.2 亿剑指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将发力 B 端打通 L4 规模化商业闭环。从此刻开始,人们或许真的可以期待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共享出行破局 L4
去年 11 月,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ICV 技术迎来蓬勃之势。当高阶智驾技术不断普及,人们不禁要问,无人驾驶的时代是否将很快到来?
但现实却很骨感。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入局 L4 无人驾驶的企业还停留在研发或炒作阶段,技术方案缺少“最优解”、硬件成本过高,这都使得 L4 无人驾驶模式在短期能无法进入 C 端私人出行领域。厂家造不出,消费者买不起,盈利更是无从谈起。
相比之下,B 端共享出行领域对发展 L4 无人驾驶更友好。在封闭园区、高速公路等路况相对简单的环境里,现有技术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已经有不俗表现,运营时间、运营效率相较人类驾驶员表现更优,成本表现也更突出,商业化前景更广阔。实际上,在今年 3 月的电动车百人会上,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就指出,无人驾驶最好的应用场景应该就在共享出行领域,无人驾驶将成为市场未来的主流趋势。而麦肯锡也在报告中指出,到 2030 年 Robotaxi 行业规模预计将超过 2 万亿美元。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电动车百人会上发言
可以说,目前发展 L4 无人驾驶产业,与其在 C 端 “步履蹒跚”,不如把 B 端当做破局关键。而广汽埃安和滴滴自动驾驶正是找准了这一机会,双方“自动驾驶公司+新能源车企”的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商业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在 B 端建立 L4 级无人驾驶的商业生态圈,不断培育盈利前景的同时推动技术不断迭代和成本优化,建立 L4 技术标准,最终引领整个汽车行业向无人驾驶阶段演进。
“安滴”联手实现量产
作为各自领域的头部玩家,广汽埃安和滴滴自动驾驶的让外界充满期待。据公报显示,双方合资成立安滴科技公司,首款车型已进入开发实质阶段,计划于 2025 年量产,并在其生命周期内规划生产 10 万台。
该车型基于广汽埃安 AEP3.0 高端纯电专属平台打造,融合星灵高端电子电气架构及多融合感知自动驾驶量产技术,将充分发挥广汽埃安在 ICV 和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有效降低硬件造价成本、保证生产品质。同时,该车型将搭载滴滴自动驾驶 L4 城市泛化引擎和软硬件技术方案,利用滴滴自动驾驶在算法、软硬件系统等方面的经验,探索最优系统组建方案;而且量产后将全套适配滴滴无人运维平台慧桔港,以混合派单形式接入滴滴出行网络,高效打造商业模式,提升盈利能力。

星灵电子电气架构

2025 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
实际上,与滴滴自动驾驶的合作并非近期埃安在 ICV 层面的唯一动作。今年以来,广汽埃安以各种方式推动 L2+智驾技术的普及,Y Plus 智驾版的上市、S Max 星瀚和 V Plus 的官降,为用户带来驾乘更安稳、行驶环境监测更精准、停车更便利的智驾体验。

在 L3 技术方面,广汽埃安是国内最早一批获得路测牌照的车企之一,在软硬件研发方面均处行业领先地位,旗下车型在近期多项智驾测试中均获得优异成绩。旗下昊铂 HT 等车型也于近期陆续开放城市 NDA。近期,广汽埃安还将亮相搭载无图纯视觉 L3 技术方案的新车。
而在 L4 方面,除了和滴滴自动驾驶合作,3 月 19 日,昊铂和英伟达宣布将联手量产 L4 车型,昊铂下一代 L4 级自动驾驶汽车由 NVIDIA DRIVE Thor 双芯片赋能,实现行业领先的 2000TOPS 算力,将在 2025 年率先实现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