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12 月过去仅一周,已有两家险资机构宣布举牌上市公司,分别为“太保系”举牌中远海能 H 股、新华保险举牌海通证券 H 股。今年以来,险资举牌“热情高涨”,截至发稿,已有 7 家险资机构举牌近 20 次,创近年来新高。举牌标的则包含了 A 股和 H 股的公用事业、环保、交通运输、医药等领域上市公司,显示出险资布局权益市场的多元化趋势。
12 月两家险资公告举牌
12 月 5 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太保”)公告称,11 月 29 日,控股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保寿险”)买入中远海能 H 股股票 99.6 万股。公司及部分控股子公司合计持有中远海能 H 股 6530.4 万股,占该上市公司 H 股股本比例达 5.04%,触发举牌。
这是“太保系”今年第三次举牌,标的均为 H 股。根据公告,今年 7 月 30 日,中国太保控股子公司太保寿险通过港股通分别增持华能国际电力 100 万股、华电国际电力 30 万股。截至交易日,中国太保及部分控股子公司合计持有上述上市公司 H 股股本比例达 5%,触发举牌。
此前的 12 月 4 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保险”)公告称,11 月 28 日,该公司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海通证券无限售条件流通 H 股 400 万股股份,占海通证券已发行 H 股股本的 0.12%,相关交易通过港股通渠道完成。本次权益变动后,新华保险持有海通证券 H 股约 1.71 亿股,约占该上市公司 H 股股本的 5.02%。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信息,这是险资年内首次对券商股进行举牌,也是自 2019 年 4 月中国人寿集团举牌申万宏源 H 股以来,再度出现券商股被险资举牌的情形。
与“太保系”相似,这也并非新华保险年内的首次举牌。11 月中旬,新华保险已有两次举牌行为,举牌对象分别为国药股份、上海医药。根据相关公告,新华保险于 2024 年 11 月 12 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国药股份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149.99 万股。同日,新华保险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上海医药无限售条件流通 A 股 999.98 万股和 H 股 150 万股。完成权益变动后,新华保险及一致行动人对两家上市公司的持股均达到了总股本的 5%,因而触发举牌。
年内险资举牌热情高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12 月 8 日记者发稿时,今年以来已有 7 家保险机构举牌共 19 次,涉及机构家数和举牌次数较此前几年大幅回升,创近年新高。其中,长城人寿和瑞众人寿举牌次数位居各机构前列,今年以来已分别有 6 次和 4 次。
“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上频繁举牌 A 股和 H 股上市公司,显示其入市意愿显著提升。”兴证策略分析称。
“今年险资举牌热情高涨主要是财务报表优化、低价布局窗口和高股息收益考虑三大原因。”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新会计准则下,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之后的会计计量方式可以提升其利润表稳定性。同时,抓住市场窗口期的保险机构,以较低的价格布局权益投资,也可以提升长期投资收益。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回暖,险企在四季度还有加大配置的动力和空间。
“近年来,监管层持续鼓励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本的作用,例如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支持保险资金投资于优质上市公司。这为险资举牌创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表示,与此同时,整体利率下行背景下,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走低,险资需要通过权益类投资获取更高回报。作为长期资金,险资更倾向于选择估值合理、分红稳定的高股息领域。
从行业分布来看,被举牌公司涉及公用事业、环保、交通运输、医药,此外还涉及银行、电力设备、零售等多个领域;从标的上市地来看,包括了 A 股和 H 股标的,显示出险资在投资布局上的多元化趋势。
在田利辉看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重点考虑高分红的价值型蓝筹股和成长性较好的成长类板块,并寻求在战略合作、业务发展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为获取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率,险企通常关注高分红的蓝筹股,也看重成长性较好且估值相对合理的成长类板块。华创证券也表示,险资举牌主要倾向质地优良、业绩稳定的公司,体现险资对长期投资理念的践行以及作为耐心资本作用的发挥。
险资权益资产配比持续提升
频繁“举牌”上市公司,突显出险资机构对于布局权益类资产的热情。实际上,近年来在监管支持政策陆续出台、相关投资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险资配置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明显提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公布的三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 32.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06%。其中,各类险资的股票配置占比均有提升,人身险公司股票配置余额 2.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24%;财产险公司股票配置余额 1506 亿元,同比增长 14.89%。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股票配置余额环比分别增加 2414 亿元、136 亿元。
“近年来,我们陆续发布系列监管政策,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取消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取消投资单只创业投资基金募资规模的限制,支持保险公司发挥价值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助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司长罗艳君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国务院同意,推动保险机构通过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目前试点基金运行良好。后续,将扩大试点范围,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参与试点,持续加力资本市场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险资加大权益资产比重,机构自身可通过权益类投资获取更高回报、优化资产配置;同时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支持,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优化投资者结构。在当前政策和机制的支持下,未来保险资金对于权益资产加大配置的趋势有望延续。
“险资作为重要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其持续布局有助于市场的稳定性提升,尤其在经济结构转型期,对蓝筹板块形成一定支撑。”付立春表示,“通过增加权益类投资比例,险资自身也可以获取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回报,同时优化资金负债久期匹配。”
田利辉也表示,作为长线资金的重要代表,险资的稳定大规模入场为被投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其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研发;险企的投资也往往伴随着专业的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有助于被投资企业完善治理结构,降低经营风险。从市场层面来看,险资不断加大权益市场的参与比重,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展望未来,保险资金或将继续增大权益资产配置、创新多元投资组合并强化优化风险管理。